首页 > 资讯 > > 正文
柳荣军:坚持做有情怀的创业者
2023-08-04 20:16:56 杭州日报

千岛湖智谷大厦9楼,柳荣军等在微链门口,一件橙色的T恤,一条深蓝色的大裤衩,一双黑色运动鞋,圆润的脸上一双炯炯的眼睛透着温和。知道需要拍照后,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道:“我虽然创业9年了,但骨子里还是一个码农,平时穿着比较随便。”

当被问到从华为码农到创业者的身份转变是出于怎样的考虑?他笑着说:“我、蔡华、周侃奇,三人一起创业完全是出于情怀。在创新创业的大环境下,我们想做一个链接创业者和投资者的平台——帮助更多的创业者梦想成真。”仅在杭州,他们一年就能举办6000场创业活动;他们举办的“极限创投节”在75分钟内面对面创投对接1396次,并创下了吉尼斯纪录;后台注册创业者用户已破百万……情怀在赞美声中爆棚,但是,作为一门生意,三个人却必须直面一个问题:收入哪里来?

“我们的创投对接一开始是完全免费的。后来,为了测试商业模式,我们定的收费标准是20元对接一家投资机构,我们保证必有反馈。但是,事实上创业者买单并不踊跃。在我们怀疑能不能走下去时,第三种需求定义了我们的商业模式。”


(资料图)

创业的要素大量积聚,创业的生态也渐渐形成。完成政府不同的“命题作文”;联合举办万物生长大会;提出准独角兽概念,发布独角兽企业和准独角兽企业榜单……微链商业模式是成功的,微链作为平台为创业者链接了资本,链接了政府,链接了大厂。而且,微链在疫情三年里也承受了很大的考验。

“疫情三年,我们最大的问题不是商业问题,而是如何面对‘人’。比如,合伙人之间怎么直面分歧;如何给管理团队提要求、给帮助,让他们快速成长;怎么让员工与老板共渡难关。这些倒逼着我们去面对与‘人’相关的一些过于残酷的问题。这是疫情三年带来的最大成长。”

不管未来怎么变,柳荣军笑着肯定他们仨都不会满身铜臭味儿:“我们会以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为生存底线,坚持做创业者。”

创新创业大环境下,决定做一件有情怀的事

“我以前认为,我们三人的创业是出于情怀的驱动。但是,我们如今回过头去看这件事情,当初的选择还是跟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有关。”

2011年,柳荣军从华为出来后,进入了投资行业。从一个星期能接触到6个创业者,渐渐地变成一天能接触6个创业者,他明显地感受到了杭州这片热土上兴起的这股创新创业的热潮。作为投资人,即使一年下来,也很难找到几个合适的项目。创业者如雨后春笋,身边的投资者也日益增多。然而,两者之间的信息严重不对称,导致很难碰撞出一个匹配的项目。这让他和蔡华、周侃奇一起萌发了创建一个平台的想法,链接创业者和投资者。

“如果当初没有这个创新创业的大背景,我们估计就不会有做微链APP的决策。如果换成崇尚硬科技的今天,我们可能会转向硬科技创业。”

作为码农,又深谙创业者、投资者的需求,柳荣军设计的微链APP在功能上切中了创业者找投资的刚需。再加上大量整合的创业者活动,微链的注册数如越滚越大的雪球,渐渐地成为创业者和投资者积聚的集散地。

杭州一家科技公司的创始人,在多年后的一次活动现场,握着柳荣军的手感动地说:“我的第一个合伙人是在微链的创业活动上结识的。后来,我的第一笔天使轮融资也是在另一场微链的活动上拿到的。”

在微链7周年庆的朋友圈里,有创业者这样写道:杭州的创业氛围能有今天,微链的功劳首当其冲。

“我们面向创业者的活动完全是免费的,我们坚信这些活动能让更多创业者产生‘化学反应’。当很多人把肯定的声音回馈到我们这里的时候,我们激动坏了,有了继续做下去的动力。”柳荣军把手放在胸口,两眼冒着幸福的光,“后来,我们做了很多有情怀的事情,比如,金芒奖、独角兽和准独角兽榜单、创新创业地图……”

企业怎么活下去?第三种需求带来了成功的商业模式

看着越来越多的人,在微链平台上开启创业之路,走上成功之路,柳荣军他们三人的情怀日益爆棚。只是面对财务报表时,他们才想起来自己也是创业者,面对创业周期,应该有一个可持续的商业模式。“我们确实对社会做了一些贡献,但是偏‘嗨’了。我们终究要直面怎么挣钱。”

为了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,他们三个人开始寻找能盈利的商业模式。通过多次商议,他们决定从免费模式转变为收费模式,定下20元生意:把创业者投递给投资机构,收到投资机构的回应,收费20元。

经过一段时间的扎实运作,这个模式在运营层面是成功的,最高峰时能达到78%的回复率。融资的效率得到了迅速提高。同时,因为每位投资人都给了中肯的建议,使创业者获得了投资人的“智力反哺”,帮助创业者提高自己的认知并理清了思路。但是,在商业层面来看却算不上成功。创业者的流量成本和教育成本都很高,导致交易体量很难支撑运营成本,这让他们三人意识到还是“情怀有余”,缺乏一些商业运营常识。

微链以厚重的活动形式把长三角的投资人、创业者、园区等创投服务机构都积聚在一起,渐渐地形成了一个活跃的创投生态。大量的创业要素在平台积聚、碰撞和融合,好比营养最为丰富的冷暖洋流交汇处,必然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。这个时候,以政府为主体的第三种需求找上了他们,恰好这种需求自带商业模式。“市场比创业者更知道他要什么。”

一日,某地光伏小镇找到微链,要求招募60家光伏类项目,这是一个非常细分的“命题作文”,而且只给了两周时间。对于其他的机构来说可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,但是,微链快速地行动起来,在100多万的注册创业者用户中,利用标签精准筛选,迅速地锁定了一部分项目,同时,让1600家密切合作的投资机构,有针对性地输送投后企业,并且迅速联系其他服务机构,特别是协会组织,推荐会员企业。很快,目标就完成了,一下子,微链“能做”的口碑就传开了。

各地的政府部门带着不同的“命题作文”接踵而来。比如,象山的海洋经济、黄山的绿色食品、柯桥的人才科技周、梦想小镇的极限创投节等。其中,极限创投节75分钟面对面创投对接1396次,创下了吉尼斯世界纪录。“命题作文”让微链盈而有余,“活”出了色彩。

“我们自己的创业历程,印证了商业模式尤其在具体的业务表达层面在不同时期是变化的。很多创业者刚开始的商业模式并不清晰,我跟他们讲没有关系,可以边走边测,小步慢跑中找到合适的。”

坚持做有情怀的创业者 让创新成为未来

柳荣军把创业者比喻为放风筝的人。要把风筝放上去很难,好不容易放上去,要时刻关注风向,不然,下一秒就可能掉下去。疫情三年,柳荣军看着创业者进进出出,创业过程起起落落,资本来来去去,都在风口里飘荡,创业这件事情让他更加敬畏。也许是看得多了,面对短暂的风口,柳荣军学会了坦然,也更加坚定自己要做的事。

“我们三人算不上优秀的商人,既不具备铜臭味的气质,也不具备商人的‘狠’。我们的标签更适合有情怀的创业者。”

疫情三年,对于柳荣军来说是修内功的三年,异常痛苦,不是因为商业上的问题,而是在面对“人”这个问题上遇到了很大的挑战。怎样直面合伙人间的分歧?怎么给管理团队提要求、给帮助?怎么让员工共渡难关?怎么样跟员工沟通裁员?怎么样培养员工匠心?如何面对自己受挫的内心?“在这特殊的环境里,倒逼着我们去面对残酷但又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。我们公司从100人减少到60人,整个过程对于我们来说是挺宝贵的磨砺和成长。”

作为互联网人,追求“逼格”是一种高境界。独角兽企业和准独角兽企业榜单是柳荣军他们三人追求“逼格”的产物。他们最初的想法是让更多的优秀者被发现,同时也能让有影响力的企业进入平台,与其他的要素进行化学反应,产生聚变。榜单的推出获得了比预期更大的连锁反应。政府根据榜单按图索骥地进行招商,银行一家家联系沟通开户……一下子,所有的资源都倾斜于原本自生自长企业,迅速完善资源配置,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。特别是准独角兽,它们还需借助外力获得快速发展,榜单不仅能帮助企业迅速获得资本支持,还能获得企业配套的单独政策。

为了缓解创业者对于当下局势忧虑,柳荣军他们推出了“预见未来独角兽计划”,打算举办50场至60场活动,让准独角兽、未来独角兽相互链接、抱团取暖。

对于杭州来说,接下来比较重要的一件事是亚运会的召开。创业者投身幕后的声音时常传到柳荣军的耳朵里,比如,承接“数智亚运”交通保障工作;通过智能硬件解决方案,为出租车全新配置透明的背投LED屏……这正是柳荣军所期待的——创业者身上承接的创新基因正在开启未来生活。这也是柳荣军他们坚持做有情怀的创业者的根本原因。

“我们希望通过链接和挖掘更多的优秀创业者群体,让他们和创业生态之间发生大量的化学反应,让整个创业生态变得更加活跃,让创业者走得更远,更宽,让创新成为未来生活的一部分。”

x 广告